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、饮食精细、久坐少动,已成为困扰无数人健康的重要问题。长期血脂异常是脑卒中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。因此,了解血脂是什么富腾优配,有哪些危害,以及我们如何科学有效的控制血脂尤为重要。
一、什么是血脂及高血脂?
血脂不是单一成分,而是血液中所有脂类物质的总称。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到的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胆固醇(LDL-C)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这四项。当这些血脂成分中某些指标异常升高或下降,就构成了“高血脂”或“血脂异常”。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又被称为“好胆固醇”,有保护血管的作用;低密度脂蛋白、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都会导致动脉硬化,被称为“坏胆固醇”。因此通俗来讲,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,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。
如何诊断高血脂?,空腹情况下采静脉血3-5ml化验即可得知血脂情况,高血脂是至少存在以下一项血脂指标异常:总胆固醇≥5.2mmol/L,甘油三酯≥1.7mmol/L,低密度脂蛋白 ≥3.4mmol/L。
指标
合适水平
边缘升高
升高/降低
总胆固醇(TC)
5.2~6.2 mmol/L
≥6.2 mmol/L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
3.4~4.1 mmol/L
≥4.1 mmol/L
甘油三酯(TG)
0.56~1.70 mmol/L
1.70~2.30 mmol/L
≥2.30 mmol/L
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
≥1.0 mmol/L(男性)、≥1.3 mmol/L(女性)富腾优配
二、为什么会得高血脂?
引起高血脂的原因可分为两类:可控制的因素及不可控制的因素;
可控制的因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摄入过多高热量、高脂肪(如肥肉、油炸食品)、高糖食物,以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,久坐缺乏运动、超重肥胖,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引起血脂升高。
但并不是只有喜食油腻或者肥胖才会引起高血脂,“瘦子”和素食者也会有高血脂风险,这就是不可控制因素,包括遗传和年龄性别。高血脂可以通过突变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,同时男性40岁后、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,血脂也会升高。
三、哪些人是高风险人群?
1.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病史或血脂异常病史
2.日常摄入油脂过多、爱吃高热量高糖食物
3.长期久坐少站
4.吸烟、过量饮酒
5.体重超标(BMI≥28 kg/m²),腹型肥胖(腰围男性≥90cm、女性≥85cm)
6.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
四、高血脂有哪些危害?
1.动脉粥样硬化: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形成脂质斑块,导致血管狭窄、弹性下降,是、脑梗死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2.急性胰腺炎:甘油三酯≥5.6 mmol/L时,患急性胰腺炎风险显著升高,是该疾病的第三大病因。
3.关联代谢综合征:高血脂常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共存,加速脂肪肝、慢性肾病等疾病的进展。
五、血脂控制目标?
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,血脂达标的范围也不同,合并症越多,血脂控制应该越严格;目前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为基准制定血脂的控制目标。
1.超高危人群
发生过≥2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事件(如急性冠脉综合征、脑梗等),发生过1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事件,且合并≥2个高危因素(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吸烟、慢性肾病3-4期,有冠脉支架植入或搭桥病史等)。LDL-C控制目标:
2.极高危人群
急性心梗、脑梗、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;或家族性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。LDL-C控制目标:
3.高危、中危人群
糖尿病、高血压+吸烟、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≥20%。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%~20%,或合并2项以上危险因素(如肥胖、高龄)。LDL-C控制目标:
4.低危人群
无危险因素,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
六、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控制血脂?
1.控制脂肪摄入、选择优质脂肪,增加膳食纤维,控糖限盐:少吃红肉、动物内脏、黄油,用橄榄油、亚麻籽油、菜籽油等植物油代替动物油。适量摄入深海鱼类(如三文鱼、秋刀鱼);多吃粗粮、燕麦、豆类、蔬菜和水果;每日添加糖≤25g(约6茶匙),食盐≤5g(约一啤酒瓶盖)。
2.“中等强度+规律坚持运动”: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为主,可搭配哑铃、弹力带等抗阻训练。每周≥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6km/h),或每周≥75分钟高强度运动(如慢跑8km/h),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。特别注意的是,如果有基础疾病或年纪偏大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。
3.体重管理与情绪调节:控制体重,减重5%~10%;保证充足睡眠,调节自己的心态,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。
七、高脂血症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?
目前降脂药物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:他汀类药物、非他汀类药物以及新型药物。
1.他汀类药物:最常见的降脂药物,服用时间通常为睡前,在服用过程中需注意:初始剂量宜小,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损伤,肌病(肌肉酸痛),服用后4~6周复查血脂、肌酸激酶及肝功能,避免与柚子、酒精同服(增加肝损伤风险)。
2.非他汀类药物:贝特类药物、依折麦布、鱼油制剂、贝派地酸、PCSK9抑制剂(如
依洛尤单抗);贝特利药物非如诺贝特,以降甘油三酯为主,亦可降低胆固醇;依折麦布,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,相比较他汀,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;贝派地酸:他汀不耐受的高危患者替代选择,可能增加痛风风险,需监测尿酸水平。鱼油制剂:仅推荐高纯度(4g/日),用于甘油三酯≥5.6 mmol/L的人群;PCSK9抑制剂(如依洛尤单抗):适用于他汀不耐受或LDL-C未达标者,每2周皮下注射一次,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50%~60%。
3.新型药物:siRNA药物(英克司兰):通过干扰PCSK9基因表达,半年一针长效降脂适合他汀不耐受者。
4.中医药: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多食材或者可食用植物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,例如山楂、陈皮、玫瑰花等,还有很多中药也有祛湿化浊改善血脂作用,例如泽泻、白术、红曲、茯苓皮等。
血脂管理是一场持久战,最重要的就是长期、稳定的日常管理。血脂不高时,别掉以轻心;血脂偏高时,也不必恐慌;管理好自己的饮食、运动和生活方式,规律服药,就是管好了未来几十年的健康生活质量。
作者: 段平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
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